比特幣一方面成為家喻戶曉的虛擬貨幣,或者常規(guī)的金融工具,有相當?shù)睦щy,但其隱匿的特性和不斷刷出歷史新高的價格,則使比特幣迅速成為黑客覬覦的目標。

(比特幣的經(jīng)濟學解讀 :比特幣成為黑客的新目標)
據(jù)《華爾街見聞》報道,6月29日,全球第五、韓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Bithumb的一名員工電腦被黑,超過3萬名客戶信息被盜,占平臺用戶總數(shù)的3%,直接導致投資者損失數(shù)十億韓元。
就在2個月前的4月22日,韓國一家名為Yapizon的比特幣交易所被黑客盜走3831枚比特幣,當時價值約530萬美元(目前市值980萬美元)。
去年8月初,位于香港的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inex稱由于網(wǎng)絡(luò)安全漏洞,導致用戶持有的比特幣被盜。據(jù)路透社報道,此次被盜比特幣總計119756枚,彼時的價值約6500萬美元(目前市值3.06億美元)。

(美國數(shù)字貨幣交易所Poloniex被盜,損失12.3%的比特幣)
2015年2月14日,黑客利用比特兒從冷錢包填充熱錢包的瞬間,將比特兒交易平臺冷錢包中的所有比特幣盜走,總額為7170個比特幣(當時價值168萬美元,目前市值1833萬美元)。
2014年3月,美國數(shù)字貨幣交易所Poloniex被盜,損失12.3%的比特幣。2014年2月,當時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運營商Mt.Gox 宣布其交易平臺的85萬枚比特幣被盜一空(當時市價5.4億美元,目前市值21.7億美元)。
2013年11月,據(jù)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當?shù)匾晃?8歲的青年稱自己運營的比特幣銀行被盜,損失了價值110萬美元的4100個比特幣(目前市值1048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大多數(shù)竊案,都和比特幣的存儲方式有關(guān)。

(比特幣背后的技術(shù)只有兩種—冷存儲和熱存儲)
對于個人而言,比特幣的資產(chǎn)證明—密鑰—既可以存在個人電腦里,也可以下載專門的比特幣錢包手機應(yīng)用軟件,或者也可將比特幣存放于交易平臺。
而不論哪種方式,背后的技術(shù)只有兩種—冷存儲和熱存儲。前者密鑰和比特幣地址放在離線的設(shè)備上,后者則接入在線終端或網(wǎng)絡(luò),因此容易受到黑客攻擊。但是對于需要頻繁和大量交易的投資者或平臺而言,冷存儲確實會帶來諸多不便。
一旦發(fā)生盜竊案,對于比特幣是否屬于金融資產(chǎn),以及對于損失金額的認定和賠償,在大多數(shù)國家的法律上仍處于空白或者模糊地帶。
比特幣盜案的定損和追繳,由于其點對點匿名交易的特性,在技術(shù)上又十分困難。隨著比特幣身價上漲,價值不菲,上述這些問題都是比特幣用戶和投資者所面臨的潛在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