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保中“泥沙俱下”的網絡追擊應該被否定嗎?
越野車追藏羚羊事件從6日爆料傳播,到當天引起當?shù)卣块T注意,再到一路提供行蹤線索,直至肇事者歸案,都有網友的功勞。
但是很多人也對網友的爆料、追蹤、人肉和辱罵行為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樣的“勝利”是有害的。
比如率先爆料的網友稱“越野車追逐碾壓藏羚羊,致使數(shù)只藏羚羊受傷死亡”,事后證明并不存在,初始爆料的網友是不是動機不純,企圖通過謠言吸引眼球?
比如,隨著越野車車牌的公開,除了汽車行蹤開始被追蹤,車主的個人信息也開始被人肉,被網友謾罵、人身攻擊。
這些泥沙俱下的網友行為,是不是足以改變事情的性質,分寸感難以掌握的網絡追擊是不是因此應當被否定?
恐怕還不能這么說。對于初始爆料者來說,確實不能回避事實核查的義務,但是不是要百分之百的有把握才爆料呢?不能這樣苛求。一方面,初始發(fā)現(xiàn)問題的網友不是全能的,在手里已經有了比較有說服力的照片的情況下,如果等到全部搞清楚之后再行發(fā)布,糾正的時機可能就錯過了。另一方面,一開始不完整,不準確的信息,可以在動態(tài)中得到修正,這是傳播的一般規(guī)律。最后,對于一個傷害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案件,肇事者很可能正在飛速離開本地,公開的急迫性是存在的。
網友“讓他們體會體會藏羚羊的痛苦”的想法,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并不完全是報復心理,而很可能是“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心態(tài),自身感受到了藏羚羊的痛苦,希望肇事者也能同樣感受。
對于開越野車追逐藏羚羊的7人來說,網友的曝光、人肉和謾罵也確實有幾分冤屈,但是又難以避免,甚至礙于司法成本和公眾輿論等因素,最后他們可能不得不選擇忍氣吞聲。這是網絡眾媒時代的特征,要避免誤傷,恐怕還得自身先注意遵守法律和公德。
個案一直在推動野保觀念的傳播
對于野生動物保護來說,如果沒有一次次引起公眾注意的網絡事件,僅僅靠學者科普文的力量,很多觀念深入人心還需要太多時間,恐怕已經等不及。
如果沒有“穿山甲公子”事件,公眾不僅不知道中華穿山甲已經接近被人吃絕種,更無法想象,現(xiàn)今有人還敢就這樣明目張膽的吃
這些聳動的網絡事件有的一開始也沒有什么準確的信息,甚至就是幾張來歷不明的照片,有的事后有結果,有的不了了之,但它們一次次傳播知識,一點點改變著人們的觀念。
2014年11月21日,網友“光陰幾何web”在微博上發(fā)布了一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獵殺白鶴豹貓”的圖片,他說,“昨天,有人打了只白鶴顯示自己有多牛,今天又有廣西人出來炫耀自己打的豹貓有多大”,“這是要把祖國大地的野生生命都逼上絕路嗎?”
被殺的白鶴
被殺的豹貓
西藏墨脫官方首先站出來辟謠,回應稱獵殺事件并非發(fā)生在墨脫。隨后,有媒體稱照片拍攝地點確認是廣西,廣西宣布調查此案。國家林業(yè)局也表示要嚴查嚴懲。
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洪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獵殺白鶴豹貓事件,引起中國民眾如此強烈的關注,凸顯了中國民眾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提高。”
活割野驢事件
活割野驢事件是另一件廣為人知的事。2014年8月9日,陳某、李某從阿里地區(qū)扎達縣曲松鄉(xiāng)回扎達縣城途中,看到一群西藏野驢后,開車緊追其中一頭,并連續(xù)撞擊兩次,致使野驢受傷倒地,陳某下車用隨身攜帶的刀子將野驢捅死,并割掉生殖器。兩人隨后將野驢運回扎達縣城,分給工地工人食用。在陳某提起驢尾巴控血時,李某給其拍照,后由陳某將照片發(fā)布于微信上,經網絡轉發(fā)引起公眾的憤怒和譴責。陳某、李某迫于社會壓力于2014年8月11日主動投案。2014年12月15日上午該案正式宣判,陳某被判有期徒刑3年6個月,并處罰金8萬元;李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2萬元。
2016年11月21日,網友@潛水攝影玩家 在微博上發(fā)出消息:“南寧附近有個美麗的水下洞穴叫靈婉洞。里面住著一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鰻鱺。在潛水員的眼里,它是湖里的魚王,如果洞潛能看到魚王都是幸運的。大家跟魚王和睦相處了多年。直到前幾天,這位兄弟的出現(xiàn)……”
網友分寸感的老師,是不缺席的、忠于事實和法律的嚴謹執(zhí)法
當?shù)卣块T依據(jù)《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的相關條款,對7名涉事人員每人罰款10000元。依據(jù)《自然保護區(qū)條例》相關條款,對7名涉事人員每人罰款5000元。并責成涉事人員做出深刻檢查。同時,還對當?shù)乇Wo區(qū)管理部門進行了問責。
看下來,這個處罰依據(jù)的事實是清楚的,重點在于,經反復對300平方公里大范圍詳細排查,未發(fā)現(xiàn)藏羚羊傷亡情況。
這個處罰也有明確法律依據(jù),量罰幅度適當。它并沒有盲從網友的信息和意愿。在網友像火一樣的情緒面前,不缺席的、忠于事實和法律的嚴謹執(zhí)法是平靜的水,它能讓事情留在正軌上,它也是網友分寸感最大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