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對話》網站6月13日報道稱,在全球的5萬艘船只在任何時間航行時,都可能進入黑客的攻擊名單,而這個名單還在不斷擴大。
報道稱,網絡安全專家最近演示了潛入一條船的導航設備有多么簡單。研究人員曾經演示怎樣騙過全球定位系統(GPS),改變一條豪華游艇的航行線路。曾幾何時,對于汽車、面包機、拖船等交通工具而言,出廠怎樣設定,它們就怎樣運轉。問題是現在這些東西除了有原廠設定,還跟互聯網連接。
報道表示,有關海上網絡安全的報道今后只會激增。航海業遲遲才認識到,船舶跟別的東西一樣,現如今也已聯網。聯合國負責管理海域的機構國際海事組織現在考慮在網絡安全方面制定適當規定已經有些遲了。
報道稱,2014年,國際海事組織就航海業網絡安全指導方針征求成員意見。兩年后,他們發布了網絡安全風險管理臨時性指導方針,這份文件比較寬泛,不夠具體。結果不出所料,造成現在船舶遭到黑客攻擊的局面。
報道認為,網絡安全成為航海業的棘手挑戰,與一些關鍵問題有關——
首先,船舶分為許多種類,所適用的條件也迥然不同。因而往往使用不同的計算機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系統的設計使用年限達到30年以上。
其次,這些航海計算機系統的操作者不斷變動。船員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往往在收到一則簡短的通知后就要換崗。所以,他們經常使用不熟悉的系統,從而增加了發生人為網絡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另外,船上系統的維護工作,包括導航系統的維護,往往承包給第三方,這個第三方的性質則魚龍混雜,難以確保安全。
第三,船上系統與陸上系統的連接問題。許多海運公司與它們的船只一直保持通信。因此,船只的網絡安全也有賴于陸上網絡設備的安全。對國際海事組織來說,這個問題尤其棘手,國際海事組織能夠約束港口規章制度,對海運公司使用的系統及操作程序卻幾乎沒有控制力。
報道稱,2017年,國際海事組織修訂了兩套通用安全管理規定,明確將網絡安全寫入規定之中。《國際船舶和港口設施保安規則》和《國際安全管理準則》對港口和船只操作風險管理程序作出詳細規定。把網絡安全變成這些程序不可分割的部分,至少可以讓操作者意識到網絡風險。希望以此為開端,能夠有一套完整的海上網絡安全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