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套路”、“話術”,并不是求偶培訓最大的弊病
前段時間,針對各類求偶教育的起底、分析、批判,不可謂不多。對于這類旨在培養“情場高手”的培訓機構,很多人恨得牙根癢癢,也找到了能夠證明其“喪盡天良”的“有力證據”,并認為,這種“PUA文化”、“撩凱子文化”,屬于奇技淫巧,有害無益。
針對男女情感培訓的各種“教學大綱”
從目前的報道來看,中國的求偶培訓直接或間接地重創了很多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有人在所謂“情場高手”的影響下喪失了生命。面對這么一個東西,你說他一點兒問題沒有,那肯定是胡說八道。但是,很多人在談論“PUA教程”、“撩凱子學習班”的時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糾結“談戀愛該不該用套路”這種問題上,并且試圖全盤否定、消滅求偶培訓。這明顯也是很不妥當的。
首先,很多人指出,求偶培訓教給學員一些 “套路”、“話術”,而把這些套路用在戀愛中,屬于很“渣”的行為。
有心理學家進一步認為,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套路,是沒用的。而很多單純男女之所以會被那些歪門邪道迷惑,往往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缺陷。比如原生家庭的不足——有些女生從孩童時代開始,就非常缺愛,所以長大之后,只要有一個會對她笑,能講一些甜言蜜語的人,馬上就能俘獲他的心。還有人把人們對于套路的需求歸咎于缺乏感情經驗,有文章就分析說,中國的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對可能的戀愛嚴防死守,即使他們上了大學也對談戀愛重重設限。而這樣的人,長大后更容易陷入PUA的陷阱。
“在戀愛中用套路和話術的人一定很渣”,這個邏輯很難說得通。我們不否認“情感騙子”的存在,但有時候,在不侵犯對方權益的情況下,在戀愛中掌握一些話術,甚至說一些善意的謊言,確實會帶給對方更好的感受啊!如果都是直腸子,有啥說啥,就能保證感情一直很好,那網上那些無比實誠的“鋼鐵直男語錄”,為什么還備受小姐姐們控訴?
國外的一些研究者則指出,求偶配偶培訓教給學員的一些所謂“套路”,是有用的。而 “被套路”的需求,未必是病態的,也可能是人類的正常需求。
比如,牛津大學學者奧謝就曾發表觀點,認為PUA的一些“套路”,和進化心理學中對于求愛的理解十分相似,比如,在進化心理學中,求偶可以被理解為“吸引,舒適和信任,以及誘惑”。
圖為芝加哥職業心理學校的博士杰里米尼科爾森整理的一些交往技巧。看上去與一些情感培訓課程的教學內容非常相似,甚至還有“讓自己看似不那么容易被追到”這種略顯狡猾的建議
國外也有很多教人表白、約會技巧的培訓班,有些甚至獲得了官方的認可。比如日本九州大學就面向大一新生開設了 “求偶課”。課程講師親自傳授表白求愛的秘訣,并組織學生們實演。
日本社會上也有類似的求偶培訓,課程內容與我國的很多情感培訓機構高度重合
我們引述這些觀點和案例,并不是想說求偶培訓中的那些套路就一定對,一定有用。我們想表達的是,對于“在戀愛中用套路,用話術”這種行為,無論是從情感經驗的角度來談,還是從相對專業的心理學角度來談,目前在國內外都存在爭議,很難說它百分百是對的或者錯的。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套路、話術,甚至一些所謂的“渣男渣女行徑”,可能很讓旁觀者生厭,但確實不違法。你固然有權用自己的邏輯和是非觀去分析和評判他們,但是,無論他們看上去有多奸詐,有多惡心,有多像你的某個很渣的前任,你都不能僅僅因為自己不喜歡,就將其趕盡殺絕。
真問題:求偶培訓中的違法犯罪行為
真正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是求偶培訓中各種板上釘釘的違規和犯罪行為。
比如一些PUA團隊曝光女孩兒隱私照片、編造謊言詐騙伴侶財物的做法,已經明顯違反了法律。
還有一些商業運作中的違規行為,比如夸大自己課程的效果,或者資歷造假。據報道,某PUA培訓公司在招攬學員的時候鄭重承諾,其公司講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然而有學員后來發現,導師展示的心理咨詢師二級證書,名字和導師根本對不上。
還有一些問題是,培訓機構的一些學員與導師,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他人的病痛甚至死亡,但在法律框架內,你很難判斷他們的行為否違法。比如,有些求偶培訓的課程,會讓學員鼓勵伴侶自殺,這樣做的目的顯然不是真的想讓對方去死,而只是希望對方“想為我而死”——如果我能讓你想為我而死,說明你已經很愛我了。
某些PUA課程中有“自殺鼓勵”這一內容
根據報道,這些鼓勵伴侶自殺的人,無論在主觀上有沒有殺人的意圖,都已經釀成了一些惡果。根據民間反PUA組織“小紅帽”提供的案例,與PUA談過戀愛的女性,很多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創傷應激障礙,嚴重者會自殘自殺。然而,根據已有報道,幾乎沒有人因此受到法律的嚴懲。
對此,很多律師都表示,這種行為在法律上是否算犯罪,如何定性,比較模糊。在我國法律中,鼓勵自殺的入罪條件之一,是“主觀上具有殺人意圖”。而很多PUA在鼓勵自殺時,顯然并沒有這個意圖。
對于這種情況,法律界的相關專業人士可以及時跟進,看看能否通過完善相關法律來制約渣男渣女的行徑。
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名20歲少女因為傳短信慫恿男友自殺,被判過失殺人
這種脫離法律,建立在個人好惡之上的輿論壓制,不一定是好事
與詐騙錢財,泄露隱私等事件相比,求偶培訓機構的套路、話術、以及很多PUA導師們十分油膩但在某些人群中頗受歡迎的油膩土氣穿著,顯然更能吸引人們的關注和罵聲。但后者只是看上去讓很多人惡心,前者才是實打實的違法犯罪。
男性PUA講師的穿著往往給人一種油膩浮夸的感覺
然而,在前段時間的“PUA批判大潮”中,我們聽到的,更多的還是“渣男使用套路好惡心”、“壞女人誘惑我給他花錢真可恨”之類的聲音,鮮少有法律層面的探討。
事實上,因為無論目前我國的情感培訓機構的課程內容有多不正規,多讓你惡心,都有很多人需要它。在我國,有相當多的人群,特別是獨生子女、低收入群體等,在與人交往時,時常會有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礙或自卑心理,需要合理的輔導和培訓,并且正在尋求幫助。資料顯示,我國很多情感培訓公司的年流水早已過億,有的PUA公司,成立僅幾年,就有了近20萬的注冊用戶。而且,從一些求偶培訓公司的客戶構成中,我們可以發現,花錢買課的人里面,學生和基層勞動者,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對于這樣一個存在較大市場需求的失物來說,脫離法律,建立在個人好惡之上的輿論壓制,未必會消滅他,反而可能會使它轉入地下發展,從而增加了有關部門監管它的難度——根據網上的信息,我們可以發現,很多 PUA 培訓機構懼于輿論打擊,決定低調行事,把公司名字改為“XX情感咨詢”,逃開了批判者的視線。但其實生意照做,課程中依然包含著“鼓勵學員嫖娼”等不合法的內容。
與我國不同,在兩性觀念相對開放的歐美國家,由于沒有這么大的文化壓力,很多求偶培訓機構可以堂堂正正經營,結果反而因為身在明處,受到了更多的監管,所以課程產品也很少出現出格的內容。
一款由英國PUA制作的虛擬把妹教學程序,在內容尺度方面,甚至比我國很多大熒幕電影都要克制,這張模糊的男女擁吻圖,就已經是整個程序最露骨的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