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崔永元按在地上摩擦了一個多月以后,馮小剛終于發聲了。11日中午,馮小剛通過微博發出了“十問崔永元”一文。
到了晚上,另一個被崔永元主要炮轟的對象劉震云也發聲了,陣地同樣選擇了微博,回應文章的題目是“事件的真相,與崔永元相關的一些細節”。
說實在話,這二位的回應文章看得我目瞪口呆,一時語塞,滿腦子回響著陳凱歌導演當年的那句名言: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這兩天參見活動,去嘉興參觀紅船,大部分時間在路上,不方便寫字。現在終于坐了下來,情緒也從馮劉二位帶來的震驚中漸漸平復過來,可以心平氣和地對此事說幾句了。
在馮劉發聲前,華誼兄弟也發表了一個官方聲明,回應崔永元。一開始集體沉默,過了這么久,又組團反擊,這背后一定是有玄機的。
馮小剛給出的理由是,之前在拍電影《手機2》,這是他的正事,現在電影終于拍完了,就有時間回應了,這才“十問崔永元”。
如果這個理由成立,那么劉震云也在同一天站出來就不對勁了。拍電影期間,導演忙,這可以理解,但編劇有啥好忙的?編劇的工作在開拍前就基本干完了,拍攝期間大不了跟跟組,根據實際需要對劇本做微調,肯定是有大把時間的。而且,那個“事情的真相”,按照劉作家的寫作水平,用不了一個小時就能寫完。
吃瓜群眾都能看得明白,他們是在等著看崔永元手中到底有沒有“實錘”。觀察了一段,發現崔永元不過是“黔之驢”,叫得挺歡,但招數一般,“技止此耳”,于是心里有底了。
應該還有吃瓜群眾想得到但搞不清楚內情的,那就是幕后運作。明星名導上市公司搞關系的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這段時候他們一定沒閑著,如今高調應戰,恐怕是關系處理得差不多了。大家想看的針對娛樂圈偷逃稅問題的風暴,八成是刮不起來了。
馮劉二人同一天站出來,不用說,肯定是約好了的,詞兒嘛,應該也是對過了的。“十問崔永元”保持了馮小剛的語言風格,鋒芒畢露,劉震云的“事情的真相”在行文上則要溫和很多。

兩篇回應文章內容上各有側重,但馮文的第一部分和劉文的第六部分是重合的,說的同一個事兒,即《手機》的男主角嚴守一不等同于崔永元,崔永元認為作品影射、侮辱他,是碰瓷兒。
兩篇回應文章分別提到了不少話茬兒,但重合的這一部分是重點。也正是馮劉二人在這里的狡辯,徹底地暴露了他們的無恥——不是一般的無恥,是足以把人雷得外焦里嫩的無恥。
馮小剛說:
請問(崔永元),《手機》里的主人公嚴守一干過的事情你都干過嗎?嚴守一在影片中的人物關系你都有嗎?嚴守一從小沒娘,是奶奶把他帶大的,你沒娘嗎?嚴守一離過婚,你離過婚嗎?嚴守一有個情人叫伍月,在出版社當編輯,你有情人嗎?嚴守一有個朋友叫費墨,說過“做人要厚道”,你有這樣的朋友嗎?嚴守一在節目中說實話,在生活中謊話連篇,你也是這樣的人嗎?嚴守一不告密,不恐嚇別人,做人有底線,你有嗎?以針砭時弊說話風趣見長的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全國就你一個嗎?如果他干過的事你都沒干過,他有的人物關系你都沒有,你吃什么心?何來對你的傷害?你在這里罵罵咧咧演了兩個月的流氓,不是碰瓷是什么?
劉震云在語氣上緩和一些,但意思是同樣的:
不能把藝術作品中的人物等同于生活中的人物是個常識,如果非要等同,小說和電影中的嚴守一有這樣幾個明顯的特征:
1, 他是河南人;
2, 他是個鄉下孩子;
3, 他從小沒娘,由奶奶養大;
4, 他有一個表哥叫黑磚頭,會殺豬;
5, 他有一個表嫂叫呂桂花,嚴守一小的時候,跟呂桂花一塊去鎮上打過電話;
6, 他離過婚,他的前妻叫于文娟,他現在的妻子叫沈雪;
7, 他有一個好朋友叫費墨,說過“做人要厚道”的話。
這些人物身份和人物關系的鏈條,哪一條跟生活中的崔永元等同呢?
唯一相像的是兩人同為談話類節目主持人,但嚴守一是個有缺點的人,藝術作品把有缺點的人當成主人公的例子不勝枚舉,如阿Q、如堂吉訶德、如安娜•卡列尼娜,嚴守一也不例外,他有過婚外戀,他有個情人叫伍月,他說過謊,他有內心的掙扎,崔永元標榜自己是正人君子、民族脊梁,為何往一個有缺點的人身上靠呢?
同是回應,劉震云的那篇轉發閱讀量就小了很多,有些朋友可能只看過馮小剛的那個,故而從這兩篇中分別抄錄了兩段過來。怎么樣,這二位是不是對過詞?
不但對過詞,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無恥都是一個級別的,這就難怪這二位能多年合作,一個寫一個導,組成黃金搭檔了。他們是一路人哪,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個鱉親家。
是否影射某個人,是否通過影射詆毀一個人,標準難道是馮劉二位說的那樣的嗎?一模一樣,嚴絲合縫,那是拍照片,是拍紀錄片,如果嚴守一跟崔永元完全對應,那倒真的就不存在影射的問題了,崔永元也不會覺得被傷害了。
馮劉二人關于過去的事,只要沒有證據的,都一推六二五,否認了。比如,崔永元說劉震云曾經三次向他表達歉意,按常理,崔永元說謊的可能性不大,但馮劉異口同聲,說沒有這個事兒。
那么,馮劉二位在創作《手機》的時候,是否請崔永元到家里吃過餃子,請教《實話實說》節目的運作情況呢?是否邀請過崔永元出演《手機》呢?這些也是崔永元說的,馮劉沒有提,沒有否認,那么就是有的。
好嘛,從崔永元的嘴里把談話類節目主持人應該是什么樣的套出來,用在嚴守一身上,轉臉就說嚴守一跟崔永元一分錢關系沒有,這說得過去嗎?
是否影射,要以觀眾的感覺為準,馮劉怎么說不好使。看過《手機》的,誰會不認為嚴守一的原型就是崔永元呢?葛優扮演的嚴守一,在鏡頭前的體態、著裝風格都是直接模仿的崔永元好嗎?
藝術形象的創造無疑來自現實生活,是多個形象的綜合與抽象。當年魯迅創造了阿Q這個形象,有一票人感到不爽,懷疑他自己就是魯迅諷刺的對象,但是想對號入座又對不上。這說明什么呢?說明魯迅的水平高,真正做到了筆下人物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但馮劉創造的嚴守一,太像崔永元了,電影里的《有一說一》節目也是《實話實話》的直接翻版。這只能說明馮劉的能力差,沒有能力創造出阿Q那樣的形象——每個人都可以對號入座,又都不能對號入座。
劉震云說,“他(嚴守一)有過婚外戀,他有個情人叫伍月,他說過謊,他有內心的掙扎,崔永元標榜自己是正人君子、民族脊梁,為何往一個有缺點的人身上靠呢?”這個話說得真的是太欠揍了,其實是應該反過來問的:照著崔永元寫的嚴守一,為什么要把嚴守一寫成那樣呢?
馮劉還共同提到了法律問題,意思是,你崔永元覺得被傷害了,為什么不去法院起訴呢?不敢打官司,就代表你沒理。
這是更加純粹的耍臭無賴的姿態了。要想證明一個虛構類作品構成對個人構成誹謗,舉證是很難的。這是馮劉耍臭無賴的底氣所在。
法律是另外一個維度,從始至終,人們在看待《手機》是否對崔永元構成侮辱這個問題時,從來都不是從法律角度出發。
大家真正從法律層面加以關注的,是娛樂圈的陰陽合同問題,是偷漏稅問題,以及馮小剛在洛杉磯購買的兩處房產問題。不過,這些馮小剛全都回避了,一點都沒有提及。
按照馮小剛的脾氣,買不買房子、在哪里買房子,關你崔永元什么事呢?關圍觀群眾什么事呢?憑什么被你們指指點點?他是一定要罵回去的。但這涉及到巨額美元是如何在外匯管制下出去的,所以他就不敢說了。
不該講法律的地方非要講法律,涉及到法律的時候又閉口不言。這還是無恥。
劉震云反駁崔永元,相對比較有力的一點是關于“不要臉”那個問題。劉震云的女兒在一個采訪中說,“我爸教我不要臉,李安教我不著急”,崔永元截了個圖,配了個評論,“你爸這個快,李安那個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