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是殺死女兒的理由”,網友對這種論調并不買賬
不論什么理由,殺死自己的女兒,這一聽就是個天理難容的事件,駭人聽聞,法律不容,道德不容。媒體人孟然在《腦癱女童被父親爺爺推下河溺亡,貧窮不是犯罪理由》這篇評論中,激烈地表達了自己對這一事件的憤怒,他對事件的定義是“6年未曾謀面的爸爸、爺爺,竟絲毫不顧忌法律、人倫,親手殺害血親。”他認為這是“人性的幽暗”,“有些丑惡,甚至卑劣到讓人難以直面。”他知道女童的家庭得了“窮病”,但認為這更是赤裸裸的“惡疾”——“窮”只是導火索,“惡”才是致命的癌。“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制裁”,“我們除了譴責,再也無言”。
受害女童悠悠的遺物
看完這篇評論,我的第一感受是深表贊同。這可是親女兒、親孫女啊,即便是腦癱,那也是已經長到9歲的活生生的生命,怎么能下得去手?只有禽獸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然而當我準備瀏覽網友留言,期待能感受到同樣的情緒時,我無言了。大段大段的網友留言,都有著濃烈的為父親、爺爺開脫的情緒,他們更傾向認為這是一起社會悲劇,而不認為這是一起無法原諒的暴行。在此我想詳盡地列舉一下這些留言——
“雖然手段殘忍,但這也是沒有辦法,其實他們心里的痛比任何人都要強烈,畢竟那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但是對于一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怎么養一個腦癱的孩子?從法律上來說殺人償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從情理上來說又讓人同情,所以說該判刑了必須要判刑,不過可以考慮判個緩刑,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又做到了人性化執法。”
“能把孩子養那么大,有幾個不是真的愛孩子呢?一定是想到等自己死后孩子沒人照顧的凄慘狀況才狠心下了殺手,與其讓孩子再遭幾十年的罪,不如自己來背負這個罵名,我想有孩子的都應該能了解當事人寧愿死的是自己的心情。于情可憫,于法不容。”
“最好你家也有這種人。等你家有這種腦癱你就知道生活是多么的不易了。人家家里精心照顧了8年了。為了她也失去了家庭。當一個家庭因為這個孩子給毀了。你理解人家家人的感受嗎?你理解一個家庭除了煩惱就是煩惱的感覺嗎?你這人站著說話腰不疼的人。我們只是局外人。我們根本沒有資格去評論她的爺爺和爸爸。假如那女孩子有靈魂的話。靈魂不是腦癱我相信她不會怪她爺爺爸爸的。”
“我大姨的兒子就是腦癱,也就是我表哥,2014年時他37歲過世。從0-37歲,屎尿全拉在褲子里,如果沒人照看,會到處亂跑,餓了翻垃圾吃,有時自己拉的屎都吃!我大姨為了照顧這個腦癱兒一直沒再要孩子,也一直沒上班,家里經濟全靠姨夫負擔,F在二老70多歲了,表哥也死了,家里因表哥腦癱拖累也沒積蓄,家徒四壁,老無所依。鍵盤俠們,如果你們生的是腦癱兒,有勇氣選擇我大姨這條路么?”
“發現很多圣母婊一個個站著說話不腰疼,換做你家里有這么一個腦癱患者、加上家庭條件也不好,怎么負擔得起?有人說那也不應該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我只能說你不是他們你感受不到他們的壓力。”
“孩子是腦癱,誰家養一個,就知道多痛苦了。別噴了,養了八年,不容易。”
“這是站在道德圣人的高度,悲憫者的角度來看,如果我是那個小女孩,與其一輩子痛苦一生,寧愿父母盡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貧窮絕對不是犯罪理由。但你們為貧窮都做了什么?口口聲聲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健康的孩子是國家的未來。那殘疾孩子那你們又是都給予了什么幫助,照顧呢?國家盡到了一個國家應有的責任了嗎?”
當這位父親被證實非常愛自己的女兒,拷問就更加糾結了
我反復觀察、思考、體會這些留言,我問自己這些說法能不能構成給父親、爺爺開脫,對其產生憐憫的理由。而到了昨日晚間,我變得更加糾結了——《現代快報》采訪到了一直不肯舍棄女童的奶奶,印證了部分網友的說法,即親手殺死女兒的父親,并不是前述孟然判斷的“嫌棄女兒”,“絲毫不顧忌法律、人倫,親手殺害血親”,事實上,這位殺死女兒的父親,非常愛自己的女兒。
奶奶說,因為女童(現代快報稱其名為“悠悠”)的病,她父母吵了很多次,最終在悠悠3歲時,兩人離婚,而“我兒子不想放棄孩子。”“兒子至今都沒有相過親,也有姑娘主動找上門來,但是由于家里有個腦癱孩子,兒子至今都有思想包袱,不想給人家帶來負擔,一直沒有再婚。”“我兒子一直沒放棄悠悠,除了支付生活費用外,只要攢夠了錢,就讓我帶著孩子去大醫院接受治療。”悠悠奶奶說,這些年來,她帶著孩子跑過南京、上海等地的兒童醫院,治療費用花了不少。“現在孩子每天吃的藥,最低要40元,這些年花在孩子治病上的錢,前前后后有五六十萬,再加上孩子的主食是牛奶,生活費用也很高。”“兒子對孫女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悠悠奶奶說,雖然悠悠有殘疾,但她的爸爸并沒有拋棄她,記得當初悠悠被診斷為腦癱的時候,她的爸爸哭著說:“媽,這個孩子,我們能養一天,就養一天。”
女童悠悠的奶奶
奶奶口中如此深愛自己女兒的父親,究竟是出于一種怎樣的心情,親手把女兒推落了河,我,更加無法想象了。這樣的父親,難道不值得憐憫嗎?
虎撲上有位自閉癥孩子的父親,講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他說孩子的病找不到病因,無法治療,只能干預,其康復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數年下來,感受是“我現在活的真的很痛苦,前幾天網上買了盆木炭放在家里,真的想什么時候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看著我兒子,我很愛他,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我的一切包括生命來換他的健康,但是沒有可能;钌默F實是,他將是我們整個家族的負擔。現在五歲,有時候會發瘋,打人,我老婆經常被打的鼻青臉腫。等到我們七老八十了,他長大了,我們怎么辦?我們死了?誰照顧他?”“有一次跟他講故事,講到一半,他突然開始情緒激動,然后不停的用頭撞我,我心里一氣,用力抓住他的脖子,那時我真的想掐死他了。”“我理解殺死腦癱女兒的家長,坦白說,如果現在出臺這樣一項法律,對于沒有自理能力的重度智力殘疾者,允許監護人對他們實行安樂死,我肯定毫不猶豫的送走我兒子。坦白的說,因為他,給我們家,可以說帶來了災難。不光是錢的問題,他的存在讓我們家長都少活了二十年。”
悠悠父親的心態,或許跟這位自閉癥孩子的父親有點類似,只是他的境遇,可能更加糟糕。
內心反復確認的結果是,只有當我百分百確信我的女兒毫無求生意志、只求解脫的時候,我才會讓她死去
盡管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真的體會到女童父親的感受,但我依然反復努力地換位思考,問自己,假如我是那位父親,有沒有可能做出一樣的選擇。在我看來,將其遺棄,就算是遺棄在福利院門口,也跟將其沉河是同樣性質的事情。我問自己,內心深處是否能夠確認,我不會殺死我的女兒,一絲一毫都不可能。
如果我只是窮,如果只是照顧女兒、治療女兒會耗費大量的金錢,我幾乎能夠確認自己不會去做殺死女兒的事。但是,如果內心深處在不斷提示自己,讓女兒死,對她也是一種解脫呢?我沒有辦法誠實地對自己說,這無所謂。
我找到了去年那則“八旬老母含淚殺智障兒子”的新聞。殺死兒子后向公安機關自首的黃老太太,供述稱:“(黎某乙)早產出生被確診大腦發育不良及軟骨癥,不會說話,生活不能自理。長大到三十多歲時,大腦衰退加快,身體越來越差,后來臀部肌肉萎縮不能坐,長期臥床長肉瘡,很痛苦。我照顧他很辛苦,自己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我擔心自己先他離世。一個星期前,我思想斗爭了很久,產生了喂他吃安眠藥、讓他在沒有知覺的情況下弄死他的念頭。”老太太動手前在一張紙上寫清小兒子的身體狀況,并表明整件事由其一人決定,與他人無關。
看著這位母親寫的留言,我的情緒難以自已。如果是這種情形,我無法譴責殺人者,黃老太太已經無法照顧她的孩子了,也許這對雙方都是解脫。
但是,悠悠的父親面臨的情況和黃老太太是不同的。悠悠的父親要是竭盡全力,還是可以繼續養活悠悠的。要是悠悠不想死呢?盡管她可能活得很痛苦,但也許她內心深處還渴望活在這個世界呢?盡管她可能因為智力緣故形成不了這個想法,但誰能保證她不想活下去呢?
我內心反復確認的結果是,只有當我百分百確信我的女兒毫無求生意志、只求解脫的時候,我才會讓她死去——帶她去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在法律和醫生認可的情況下,讓她平靜離世。
人們應該敬仰偉大,向往偉大,而不應該去強調做不到的理由
腦癱女孩悠悠的父親能確認女兒毫無求生意志嗎?如果不能,那我還是無法認可這種做法,盡管我現在能夠認同“其情可憫”。那些為父親、爺爺開脫的網友,其理由我認為也都可以理解。
但反復確認內心想法之后的我,還是堅持認為,尊重生命大于一切,何況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人有感情,那些讓人動容、讓人敬佩的感情,是讓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最大理由。我沒有辦法站著打包票說我能做到,像黃老太太那樣照顧弱智兒照顧近50年,但這樣的人性光輝的一面才是人們應該去向往,去強調的。
讓人動容的事可以找到很多很多。
比如悠悠的奶奶,這位反復講述兒子如何愛著悠悠,而實際上應該是最愛悠悠、最堅持把她養大的老人,在采訪中反復責怪自己。“都怪我,如果我沒生這個病,就不會發生這個事。”
“每天都是我給她梳辮子,孩子雖然有殘疾,但是她在我心中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如果時間能倒回去,我堅決不會讓悠悠離開我的身邊。”在老家淮安的時候,奶奶和悠悠住在一個小房子里,“平時我騎三輪車,把孫女放在椅子上,固定在三輪車,出去收廢品。”一天收入只有二三十元,祖孫倆的日子就這樣過。仔細想想,這是多么令人動容的偉大的愛!
網友留言中也能發現那些偉大的堅持。
一位叫“烏龍茶”的騰訊網友是這么說的——“看到這條信息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很沉重的,我女兒患有基因腦白質病、比腦癱還嚴重,腦癱最起碼還知道吃飯還能看得見、我的寶寶不能動也看不見、連吞咽都不會,其實你們也不要怪他的父親,你們根本體會不了這種崩潰,說實話這樣的孩子會拖垮一個家庭,所以我現在一個人帶她,和他父親離婚了,雖然很多人勸我把孩子給她父親,可是我不同意,我也做好為孩子放棄將來的生活了!因為這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父母的錯,如果老天真的這樣安排,我也只能勇敢面對。”這位網友,你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一位網友提到了自己的鄰居——“小時候鄰居家有個比我大三歲的女娃娃,當時不懂只是看她一直躺在寶寶椅上。后來長大才知道原來她是腦癱,不會說話,身體永遠長不大。家里為了治療她,把積蓄都花費了。后來鄰居老婆實在受不了,離婚了。鄰居的父母也去勸他放棄,可是鄰居一直沒有放棄。因為一個人,為了方便照顧女兒,他辭去工作(對了,他是大學生)在家里開了家小商店,一心一意的照顧女兒。轉眼快三十年了,我都做了爸爸。前段時間在街上看見他,依舊推著嬰兒車……沒做父親之前,我是無法想象是究竟是要有多偉大的愛,能讓一個人三十幾年如一日的照顧一位腦癱兒童。父愛重如山!”
新聞上,我們還能看到很多偉大的父愛、母愛。
安徽省宣城市的九旬老人胡玉娣,兒子今年已經52歲了,出生沒多久就患上腦膜炎,從三四歲時便不能走路。但自那時起,胡玉娣就開始寸步不離地照顧病兒,一晃就是五十年。這位胡老人的堅持甚至比黃老太太更讓人動容。湖南省桂東縣也有位82歲的母親唐滿蘭,其兒子自兩歲那年一場高燒抽搐后患上了腦癱,不會說話、行動不便、生活不能。唐滿蘭44年如一日守護腦癱兒子,種田種菜養活全家。一路走來,從青絲到白發,從青春少婦到耄耋老太,她說:“帶好孩子就是我生活的動力。”
九旬老人胡玉娣與52歲的兒子施小寶
沒有哪個人非得偉大不可,但人們應該敬仰偉大,向往偉大,而不應該去強調做不到的理由。
也許悠悠的父親和爺爺不至于被判死刑,但可能要坐很久的牢了。也許在監獄里,悠悠的父親會非常痛苦。去年,哈爾濱也有一位父親,因不堪重負,殺死了自己16歲的腦癱女兒。這本來也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但他實在撐不住了,在治療的最后希望破滅后,“想到孩子的病也治不好了,這么多年的心血都傾注在她身上,可孩子卻總把我當敵人對待。我越想越氣……”他勒死了自己的女兒,并且自首了。然而他無法忘懷的是,女兒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掙扎著說道,“爸爸放了我吧,我以后聽話”。
悠悠死前又是怎么想的呢?這位父親,能夠釋懷嗎?
我會怎么做?
再次換位思考,如果我是腦癱女童悠悠的父親。我會怎么做。
這是沉重,但是廉價的思考,因為畢竟沒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但這種換位思考,也許是每個人都該去做的。
如果我就是窮,就是沒有辦法負擔治療的費用,除了自己努力之外,我會努力去尋找和激發人性中向善的力量。
我會寫一個真實的故事,向媒體求助,向網友求助。
我會想辦法利用各種眾籌和慈善平臺。
我會去尋找科學的力量,我要去了解目前最先進的科學,去考察哪種療法有機會讓女兒康復,也許會有實驗性資助的機會。
我會想辦法去推動社會保障,看看有沒有辦法把這種病納入政府資助的行列。
我的目的就是讓她能夠好好長大,我相信在我努力之下,這個世界的人有意愿、也有能力去做到。
我不是悠悠的父親,悠悠的父親也許是走投無路,但我相信,不僅是我,還有很多人,都愿意趟出路,讓路變得更多,變得更好走。
愿逝去的女童悠悠,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