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眾多的服務商為我們提供了網盤、郵箱、即時通訊等各種網絡工具,不過出于隱私安全和競爭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網絡工具的數據(如郵件、照片、通訊錄等)是無法互相共享的。早前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聯合發布“數據傳輸計劃”(Data Transfer Project),它可以讓不同的網絡平臺之間進行無障礙數據傳輸,讓我們看看它的背后有什么奧秘。
信息孤島,網絡服務商怎樣數據自保
如上所述,出于隱私安全和競爭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網絡工具的數據是無法實現彼此互聯互通的。因為對于各自開發的網絡軟件,每個公司都使用的不同的技術和開發、加密協議,這些協議互不兼容,因此大多無法實現彼此的互聯互通。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谷歌和微軟都提供了日歷功能,但是默認情況下我們是無法在谷歌Gmail中導入微軟日歷功能的。為了便于其他網絡工具訪問自己的數據,服務商一般是通過開放的API來實現數據的共享。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即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它是一段寫好的代碼,或者編譯好的程序,提供給第三方使用,這樣第三方程序利用API就可以實現對特定數據的訪問(圖1)。

圖1 API圖解
API可以讓第三方實現對自己開發軟件數據的調用,但是傳統API只能實現單向的調用,比如B公司通過A公司的API可以訪問用戶C的數據,但是A公司卻無法訪問B公司的數據。如果要實現A對B的訪問,B就必須再開發相應的API。這樣每個公司都需要開發API,顯然要實現彼此的數據共享就極不方便。為此谷歌、微軟等提出Data Transfer Project計劃,該計劃可以實現各大公司之間數據的雙向、多向共享(圖2)。

圖2 Data Transfer Project計劃
共享背后,Data Transfer Project原理解析
如上所述,為了方便各大網絡軟件之間數據的共享,谷歌、微軟等提出Data Transfer Project計劃。那么Data Transfer Project又是怎樣實現數據彼此共享的呢?
這項計劃首先是建立一個數據模型,這個模型的作用是為不同服務商數據傳輸和讀取制定一個通用的標準格式。這里主要使用一種名為“適配器”的工具,它可以將每用戶的私有數據(如郵件、日歷)和身份驗證格式(如賬號、密碼)轉換為各個服務商都可以用的統一表單。用戶數據模型被聚集在一起,大多是按照行業分組,形成垂直的數據。用戶可以在一個或多個垂直方向上擁有數據,比如垂直搜索可以是照片、電子郵件、聯系人或音樂。這樣通過數據模型就可以將用戶在不同服務商的數據變為互為可讀的通用數據(圖3)。

圖3 數據模型
接著 Data Transfer Project借助“數據適配器”和“身份適配器”來實現數據讀取和認證。其中數據適配器可以將每個公司原來開發的API轉換為Data Transfer Project可以使用的數據模型的代碼片段,這樣在其他服務商開發的網絡工具上就可以讀取用戶保存在其中的數據。身份驗證適配器允許使用者在將數據從一個服務商傳輸出去或傳輸到另一個服務商之前對其帳戶進行身份驗證(圖4)。

圖4 適配器作用
最后剩下的就是傳輸管道,Data Transfer Project開發了一組任務管理庫來對數據的傳輸進行管理,同時在傳輸過程中使用同一加密協議來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
這樣Data Transfer Project借助一個通用框架(數據模型)和生態系統(數據適配器和身份驗證適配器),完成用戶的身份驗證后,用戶私有數據就可以從一個服務商到另一個服務商之間的無縫遷移(圖5)。

圖5 Data Transfer Project計劃實現數據雙向遷移
數據共享,便捷我們的生活
現在幾乎每個網蟲都有很多的網絡賬號,我們會在每個賬號里保存很多的私人文件,如收發的郵件,拍攝的照片、下載的程序等資源。由于每個網絡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和品質都不同,很多時候我們會根據自己需要更換服務商,但是在之前我們如果希望停止某一網絡服務,比如不想使用Gmail服務,而想改用微軟服務,那么原來在谷歌賬戶上保存的郵件、日歷、照片等,我們就需要下載到本地,然后再上傳到微軟賬戶才能完成賬戶的遷移工作。
現在借助Data Transfer Project服務,我們只要在谷歌賬戶上發起申請,利用Data Transfer Project提供的遷移服務,在微軟賬戶就可以將這些數據全部遷移到微軟服務器。這樣的數據遷移是不是方便多了。當然作為一項多方共享的數據服務,Data Transfer Project將來還會提供更多的服務,比如筆記本的面部識別文件、指紋支付配置文件這些數據文件都可以實現遷移,意味著我們只要初始設置一份文件,以后更換硬件或者網絡賬號時都可以繼續使用,大大方便我們的網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