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啥配件的價格最誘人,內存肯定是選擇之一,主流的8GB內存條已經朝著200元的“夢幻價位”沖刺了。不過因為最近的很多新情況,內存的升級方式和之前有了很大變化,大家升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

要說現在的內存需求和之前有啥不同,那首先就是頻率,隨著第三代銳龍和第十代酷睿的具體規格公布,下一代處理器的標配內存頻率一下子都跳到了DDR 4 3200,甚至是現在市場上還很少見的DDR4 3733。

另外一點就是容量了,普通應用和游戲的內存需求都開始朝著8GB前進了,3A游戲的推薦配置更是齊刷刷寫著16GB。新一代處理器的容量限制也有了進一步增長,16GB作為主流甚至基本配置的時代顯然快速來臨了。

2D游戲也要8GB內存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還是一條4GB的低頻率內存,比如DDR4 2133、2400,想添一條組一條一樣的內存就不如直接更換為DDR4 3000左右的8GB、16GB條。不過如果未來升級不準備保留內存條,或者用的是DDR4 2666及更高頻的4GB條,升級4GB組雙通道也是可行的。

類似的情況,如果因為升級等原因留著一對低頻小容量內存,如果購買了一對DDR4 3000甚至更高頻率的內存,那干脆徹底換掉之前的內存吧。因為內存組會以最低頻率為準運行,讓高頻內存難以發揮,在頻率/容量相差很大的情況下,低頻內存就不值得保留了。
8GB/16GB兩種內存條又該咋選呢?小編仍然建議以8GB為主,這首先是因為16GB的容量價格比還沒有明顯高過8GB條。其次是大容量的16GB條更容易有Bank數量的問題,使用雙條甚至4條的時候可能會超過CPU的內存管理能力,性能反而下降,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小編就不啰嗦了。

Bank數量是內存條的重要“隱藏屬性”
最后,因為現在內存降價壓力、廠商限產壓力、市場供需壓力同時存在,所以內存價格混亂變化快,隔天有10元甚至是二三十元的波動(8GB)很常見,要買的時候不妨沉下心來,仔細關注價格,才能盡量“撈到”近期的最低價。


隔天有10元的價格起伏很常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