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筆記本電腦時,我們時常會擔心使用電池方式不當而減少其壽命。是否可以滿電充電使用,是否需要用完電池再充電 …… 那么究竟如何使用電池才能保證其壽命呢?解答這個問題還是先來看看怎樣會影響鋰電的壽命及容量,以及現在的電子設備是如何 " 對待 " 電池的。

什么影響了電池的壽命?
欠壓、過壓、過流、存儲鈍化、高低溫、充放電老化都是影響電池壽命的重要因素。而充放電老化主要是深度充放和大電流充放的問題,所以實際上也就是不那么極端的欠壓、過壓、過流,無非就是在廠家標定的閾值之內還是之外的問題。
目前鋰電池生產廠家對于這些參數的權衡一般是以保證 300 次深度充放電循環后剩余 60-80% 容量作為底線,達到這個底線的情況下,一般不傾向于追求更高壽命,而是轉而追求容量與電流。這也是與主流電子產品的充電頻率及產品自身的使用壽命周期相符的。
芯片充電時的電壓電流曲線 , 橫坐標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 " 涓流預充 "、" 恒流充電 "、" 恒壓充電 " 這三個階段。用戶的使用,不管使用方式優劣,在通常狀況下,都不會對鋰電池造成特別重大的損壞,接下來,將對幾種常見說法進行分析。
應該用到沒電關機再充電?
關于 手機、筆記本電腦電池使用上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 一定要用到沒電關機再充電 ",說專業一點就是每次執行深度放電。這個說法在鎳氫電池時代,由于記憶效應的存在,是有道理的。但在鋰電時代,最好不要刻意這樣做,原理前面也看到了,實際上深度放電和過放至欠壓并沒有一個明顯的嚴格的界限。
長期深放和淺放,最大可能有幾倍的壽命差異。當然,也不要因此在需要用電池的時候不敢用,畢竟廠家的過放保護不會讓你的電池嚴重受損。總而言之,對于什么時候開始充電的建議是,方便充的時候就充吧。
前幾次充電,必須沖夠 12 小時?
許多地方都有電腦手機買回來,前幾次充電一定要充夠 12-24 小時的說法。因為有電池充電芯片的存在,所以充滿電后不再會有充電電流。活人不能被線拴住,該走就拔了走,充滿了可以拔,沒充滿也可以拔。
筆記本不要充滿電一直插著電源?
很多人認為 100% 滿電狀態屬于 " 過充 ",但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并不正確。淺充(充電不充滿)雖然也會對壽命略有好處,但相對帶來的麻煩和容量損失,這點好處是不值得的。100% 滿電插線使用的真正問題是 " 存儲鈍化 ",存儲鈍化在滿電時尤為嚴重。
不過,對于每周至少會對電池進行一次充放電的使用者來講,這個問題基本不用擔心。但如果常年插電滿電使用,確實會產生鈍化現象。同時,高溫會極大加速鈍化和老化過程。
所以,對于經常會使用電池的用戶來講,建議是,就這么用吧,鈍化不會太明顯。現在的筆記本電腦也會針對用戶的使用習慣進行一些調試,盡量避免鈍化。只不過記得,不要放在被子、枕頭等會堵住散熱孔的東西上用,也不要常年在熱死人的場所使用——那才是毀掉電池的大殺器!
長期插電、不用電池,對電池有害?對于幾乎不使用電池的用戶,鈍化確實是個問題。有一些解決方式,比如不要充滿和拆下存放,但是實用度都有問題。
對于不要充滿這個辦法,由于筆記本電腦普遍不提供插著電源而不充滿的功能,那么就意味著用戶需要在沒充滿時拔下電源,用一段時間后再插上,如此反復。使用這種方式,一定會經常忘記插拔而變成深充放。
對于拆下存放的方式,首先不要滿電存放,否則就跟裝機器上一樣了。但是電量也千萬不要過低,前面提到過,電池是有自放電的。低電量存放很容易由于自放電而導致欠壓,這樣對電池的損傷很大。這種情況的電池直接大電流充電會更進一步產生損害,因此控制芯片會使用很低的電流充電到一定電壓,再轉入恒流充電。
為了避免自放電過放,同時也由于即使不滿電存放還是會產生鈍化(只是慢一些),我們需要定期拿出來做幾次充放電循環,激活一下鈍化的電極,同時充入供下個存放周期自放所需的電。
況且,筆記本電腦買來,還是會有可能偶爾出門用的吧,如果不是正好趕上剛激活過一次,那你拿出去的就是一個只有一半電量,而且鈍化放不出這么多也不怎么充的進去的電池。如果你 100% 不出門用 …… 那關心電池干嘛??所以,對于基本不用電池的用戶,我的建議是,偶爾拔掉電源用用電池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