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分類芯片分類
INTEL:Socket386、Socket486、Socket586、Socket686、Socket370(810主板、815主板)
主板(3張)、Socket478(845主板、865主板)、LGA 775(915主板、945主板、965主板、G31主板、P31主板、G41主板、P41主板、P43主板)、LGA 1156(H55主板、H57主板、P55主板、P57主板、Q57主板)、LGA 1155分為6系、7系兩個系列(6系主板有:H61主板、H67主板、P67主板、Z68主板。7系主板有:B75、Z75、Z77、H77。)、LGA 1366(X58主板)、LGA 2011(X79主板)
AMD:Socket AM2\AM2+ (760G主板、770主板、780G主板,785G主板、790GX主板)、AM3\AM3+(870G主板、880G主板、890GX主板、890FX主板、970主板、990X主板、990FX主板)、FM1(A55主板、A75主板)、FM2(A55主板、A75主板、A85主板)
同一級的CPU往往也還有進一步的劃分,如奔騰主板,就有是否支持多能奔騰(P55C,MMX要求主板內建雙電壓),是否支持Cyrix 6x86、AMD 5k86 (都是奔騰級的CPU,要求主板有更好的散熱性)等區別。[1]
類型分類
iker extreme主板-華碩
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業標準體系結構總線。
EISA(Extension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擴展標準體系結構總線.
MCA(Micro Channel)微通道總線。此外,為了解決CPU與高速外設之間傳輸速度慢的"瓶頸"問題,出現了兩種局部總線,它們是:
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視頻電子標準協會局部總線,簡稱VL總線.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圍部件互連局部總線,簡稱PCI總線。486級的主板多采用VL總線,而奔騰主板多采用PCI總線。繼PCI之后又開發了更外圍的接口總線,它們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IEEE1394[2](美國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協會1394標準)俗稱"火線(Fire Ware)
芯片組分類
按邏輯控制芯片組分類
這些芯片組中集成了對CPU、CACHE、I/0和總線的控制。586以上的主板對芯片組的作用尤為重視。Intel公司出品的用于586主板的芯片組有:LX 早期的用于Pentium 60和66MHz CPU的芯片組。
NX 海王星(Neptune),支持Pentium 75 MHz以上的CPU,在Intel 430 FX芯片組推出之前很流行,已不多見。
FX 在430和440兩個系列中均有該芯片組,前者用于Pentium,后者用于Pentium Pro。HX Intel 430系列,用于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商用微機。VX Intel 430系列,在HX基礎上針對普通的多媒體應用作了優化和精簡。有被TX取代的趨勢。TX Intel 430系列的最新芯片組,專門針對PentiumMMX技術進行了優化。GX、KX Intel 450系列,用于Pentium Pro,GX為服務器設計,KX用于工作站和高性能桌面PC。MX Intel 430系列,專門用于筆記本電腦的奔騰級芯片組,參見《Intel 430 MX芯片組》。非Intel公司的芯片組有:VT82C5xx系列 ⅥA公司出品的586芯片組。
SiS系列 SiS公司出品,在非Intel芯片組中名氣較大。
Opti系列 Opti公司出品,采用的主板商較少。
結構分類
AT 標準尺寸的主板,IBM PC/A機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采用AT結構布局。 px865pe pro主板
Baby AT 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裝機的一體化主板首先采用此主板結構。
ATX改進型的AT主板,對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優化,有更好的散熱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專門的ATX機箱使用。
一體化(All in one) 主板上集成了聲音,顯示等多種電路,一般不需再插卡就能工作,具有高集成度和節省空間的優點,但也有維修不便和升級困難的缺點。在原裝品牌機中采用較多·NLX Intel最新的主板結構,最大特點是主板、CPU的升級靈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出一種CPU就必須更新主板設計此外還有一些上述主板的變形結構,如華碩主板就大量采用了3/4 Baby AT尺寸的主板結構。
功能分類
PnP功能帶有PnP BIOS的主板配合PnP操作系統[1](如Win95)可幫助用戶自動配置主機外設,做 t41-a7主板
到"即插即用"
節能(綠色)功能一般在開機時有能源之星(Energy Star)標志,能在用戶不使用主機時自動進入等待和休眠狀態,在此期間降低CPU及各部件的功耗
無跳線主板這是一種新型的主板,是對PnP主板的進一步改進。在這種主板上,連CPU的類型、工作電壓等都無須用跳線開關,均自動識別,只需用軟件略作調整即可。經過Remark的CPU在這種主板上將無所遁形。486以前的主板一般沒有上述功能,586以上的主板均配有PnP和節能功能,部分原裝品牌機中還可通過主板控制主機電源的通斷,進一步做到智能開/關機,這在兼容機主板上還很少見,但肯定是將來的一個發展方向。無跳線主板將是主板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其它分類
按主板的結構特點分類還可分為基于CPU的主板、基于適配電路的主板、一體化主板等類型;贑PU的一體化的主板是較佳的選擇。
按印制電路板的工藝分類又可分為雙層結構板、四層結構板、六層結構板等;以四層結構板的產品為主。
按元件安裝及焊接工藝分類又有表面安裝焊接工藝板和DIP傳統工藝板。
按CPU插座分類,如Socket 7主板、Slot 1主板等。
按存儲器容量分類,如16M主板、32M主板、64M主板等。
按是否即插即用分類,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
按系統總線的帶寬分類,如66MHz主板、100MHz主板等。
按數據端口分類,如SCSI主板、EDO主板、AGP主板等。
按擴展槽分類,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按生產廠家分類,如華碩主板、技嘉主板等。
板的構成
主板的平面是一塊PCB(印刷電路板),一般采用四層板或六層板。相對而言,為節省成本,低檔主板多為四層板:主信號層、接地層、電源層、次信號層,而六層板則增加了輔助電源層和中信號層,因此
主板(20張),六層PCB的主板抗電磁干擾能力更強,主板也更加穩定。
|